400-8558965-803

华为芯片断供首日!打造可控的供应链迫在眉睫!

2020年09月15日 08:27

9月15日,美国对华为制裁禁令正式生效。9月14日,台积电正式停止为华为代工生产麒麟芯片,这也意味着,9月15日之后,台积电、联发科、三星等厂商将无法继续给华为供货。而且,就在9月14日,美国公司英伟达正式宣布收购ARM,这让依靠ARM IP授权的华为海思更是前途未卜。

 

 

对此,9月10日就有消息传出,华为已经在准备货运专机,赶赴台积电的工厂,在最后的时刻尽可能地抢运芯片。

 

美国5月份禁令一出,华为便向台积电紧急追加了高达7亿美元的订单,由此,台积电开启疯狂赶工的模式。同时,华为还将目光投向了联发科,希望能通过外购联发科芯片的方式脱困。在华为数款中端机型上,用上联发科天玑800处理器。

 

就美国禁令的具体要求、华为芯片储备等相关问题,《商学院》记者向华为方面发去采访函,截至记者发稿,并未收到任何回复。

 

 

至此,麒麟芯片将不得不暂时“离场”,在没有麒麟芯片的情况下,华为手机出货量是否会受到影响?除了台积电、联发科、高通、三星外,有哪些国内厂商能寄予厚望?鸿蒙系统能否成为第三大手机操作系统?被逼到命运死角的华为该如何涅槃重生?

 

芯片革命

 

美国对华为的禁令是什么?

 

台积电之所以断供华为芯片,是缘于美国商务部5月15日发布的针对华为的制裁规定,该规定直接切断了华为自研芯片的制造渠道。规定要求,如果一款芯片由华为及其旗下海思设计,过程中使用了美国政府管控的软件或设备,即使整个生产过程发生在美国之外,相关企业在向华为交付芯片前,也需向美国商务部申请许可。该规定的缓冲期为120天,至9月15日实行。

 

 

8月17日,美国商务部进一步扩大对华为芯片供应链的限制,华为作为买方、中间收货人、最终收货人或最终客户参与相关交易,除获得许可外,均被禁止。此外,所有使用美国基础技术和软件的公司都受到禁令限制,这意味着,即使华为放弃自研芯片,选择向第三方芯片设计企业购买通用品,若使用美国基础技术和软件,也需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美方的禁令既包括芯片的技术和设备,也包含手机操作系统等软件。

 

“此次禁令将对华为产生重大影响,华为在手机市场的竞争力与市场份额也均将受到负面影响。”移动终端行业专家、运营商世界网总编辑康钊指出,其影响主要在三个方面:1是原材料供应将全面中断;2是对于华为的长远发展规划包括其全球化布局;3是对华为的重要产品将产生革命性影响,最显著的就是手机。

 

当下摆在华为面前最大的困难是几乎供应链上核心重要的厂商均不能继续出货给华为,包含芯片、屏幕等等器件。

 

麒麟芯片对于华为意味着什么?早在2004年,华为海思正式成立,与现在手机高端处理芯片不同,彼时的海思主要是设计路由器芯片和网络设备调制解调器。直到2014年初,麒麟处理器正式面世。从2014年麒麟910面市到2016年的麒麟955,海思麒麟芯片出货量突破一亿颗,不到三年出货就已经破亿。

 

“华为的芯片主要有三种来源,分别是台积电代工生产的麒麟,购买美国高通、联发科等其他厂商,第三是前两项的存货。”康钊表示。

 

毫无疑问,对华为影响最大的公司莫过于台积电。台积电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代工企业,掌握着最新的5nm制程工艺,苹果和英伟达都需要与它合作。华为也是台积电的重要客户,对于华为来说,如果失去台积电的支持,华为手机难以为继。即便国内已经拥有像中芯国际这样的企业,可它很难满足高端芯片的生产需求。

 

目前,世界先进芯片制程工艺主流有28nm、14nm、10nm和7nm。

 

“国内只有中芯国际有能力。但用到美国技术的企业不能为华为代工。”康钊称,国内唯一实现14nm芯片工艺的中芯国际,采用的依然是ASML的光刻机。换句话说,中芯国际也无法在此次美国限制之下,贸然向华为等被纳入实体清单的企业供货。

 

 

对于禁令之下,华为手机会不会涨价的问题,康钊指出,“官方并不会涨价,主要是经销商涨价,会出现经销商渠道比官方渠道贵的情况,但只是个别现象。”

 

在主流电商平台,记者看到华为手机大部分可以直接购买,没有标注“库存紧张”等字样。

 

自主研发迫在眉睫

 

尽快打造可自控的芯片供应链已成为华为必须的选项。

 

虽然大家都一直在说大力发展芯片,但是目前国内也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站起来,站出来,这件事情不该指责老外的禁令,反而我们应该反省,扪心自问,我国为什么不自己来搞,为什么要求别人。

 

当自主研发有了一定的进展时,我们也应该设计一套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方案,因为有了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才能更好地让这个芯片技术发展,我们总有能做到让老外艳羡的一天,反过来向我们进行采购。

 

化浪知识产权服务,囊括全球超亿专利数据,掌握行业先进技术现状与趋势,了解研发所需的技术路线,更好的保护自主知识产权。

 

 

 

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转载已尽量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仅供客户决策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决策的直接建议,如本站无意间侵犯了原作者或原网站的相关权利,请尽快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 试剂咨询
  • 原料咨询
  • 我要销售
  • 我要采购
  • 联系客服

    客服电话

    400-8558965-803

    在线客服

    工作日: 9:00-17:30
  • 购物车

  • 个人中心

  • 手机端

    关注公众号

    APP下载

  • 我要反馈

  • 返回
    顶部